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论“伴随文本”——扩展“文本间性”的一种方式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毅衡[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出  处:《文艺理论研究》

年  份:2010

期  号:2

起止页码: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SCI、CSSCI2010_2011、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任何符号文本,都在文本边缘之外或表达层之下,携带着大量没有进入文本本身的因素。这些"伴随文本"因素,严重影响符号的生产与解释。本文把表层伴随文本分成六种,即类文本(框架因素),型文本(类型因素),前文本(引用因素),元文本(评论因素),超文本(链接因素),次文本(续写因素)。任何表意文本必须靠伴随文本才能与文化相连接,才能作为文本成立。从符号学-传达学角度来看:克里斯蒂娃提出的"文本间性"有所偏颇,应当进一步推演,因为这个概念没有能涵盖一系列性质很不相同的伴随文本。伴随文本对影响我们对符号文本的理解起重大作用,但是也可能用过头:当代文化中已经出现"伴随文本狂热"与"伴随文本过执"。

关 键 词:符号学 符号文本  伴随文本  文本间性

分 类 号:I0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