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吸收累积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Effects and action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water management modes on rice Cd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昭兵[1,2] 纪雄辉[1,2] 彭华[1,2] 石丽红[1,2] 李洪顺[3]

机构地区:[1]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 [2]湖南省农业环境研究中心,长沙410125 [3]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长沙410125

出  处:《应用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7B06;2007BAD89B11;2008BAD96B04)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21

期  号:4

起止页码:908-9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GEO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全生育期淹水,WF;分蘖期晒田,TP;乳熟期晒田,MP;分蘖-乳熟期两次晒田,TMP;湿润灌溉,WI)对Cd污染红黄泥和潮泥田水稻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土壤Fe2+含量均以WF处理最高,TMP处理最低;潮泥田和红黄泥WF处理的Fe2+含量分别比TMP增加了585.4%和1316.3%(P<0.01).不同处理的两种土壤有效S和有效态Cd含量顺序均表现为:WF<TP<MP<WI<TMP.其中,潮泥田WF处理的土壤有效S和有效态Cd含量分别比TMP降低了96.4%和70.1%(P<0.01),红黄泥分别降低了55.5%和54.1%(P<0.01).两种土壤均以WF和MP处理的水稻产量相对较高.不同处理的水稻茎叶、糙米Cd含量顺序为:WF<MP<TP<WI<TMP;潮泥田WF处理的水稻茎叶和糙米Cd含量分别比TMP降低了74.1%和57.5%(P<0.01),红黄泥分别降低了55.6%和43.6%(P<0.01).除土壤有效态Cd含量外,不同水分管理模式通过土壤中Fe2+和有效S含量变化对两种Cd污染土壤水稻吸收累积Cd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有效S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Fe2+.

关 键 词:水分管理 CD污染土壤 水稻糙米 CD含量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