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西藏尼木地区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 EI收录)  

A primary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zircon U-Pb age of the Gangjiang porphyry copper-molybdenum deposit in Nimu,Tibe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冷成彪[1,2] 张兴春[1] 周维德[3]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四川成都610051

出  处:《地学前缘》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3039);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项目

年  份:2010

卷  号:17

期  号:2

起止页码:185-1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岗讲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之中,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储量在大型以上的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体为复式岩体,其中铜、钼矿化主要产于黑云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之中。热液蚀变类型有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局部泥化,从岩体中心向外主要发育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矿体主要分布在钾化带与绢英岩化带叠加部位,矿区次生氧化富集带也比较发育。文中利用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对主要含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黑云石英二长岩和流纹-英安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4.73±0.13)Ma(MSWD=1.3,N=16)和(12.01±0.29)Ma(MSWD=2.3,N=8),与尼木矿田其他斑岩铜(钼)矿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岗讲铜-钼矿床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后的伸展阶段。鉴于矿区缺失青磐岩化带,且钾化带主体已出露地表,因此该区的剥蚀深度至少应该在2~3 km,这与结合青藏高原的剥蚀速率(0.13~0.23mm/a)估算的剥蚀深度一致。

关 键 词:矿床地质 SIMS锆石U-Pb年龄  剥蚀程度 岗讲斑岩铜-钼矿床  尼木  西藏  

分 类 号:P618.41] P618.65[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