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几种禾本科植物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考古学意义    

MORPHOLOGICAL ANALYSES ON STARCH GRANULES OF FIVE GRASS SPECIE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ARCHAE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葛威[1,2] 刘莉[2] 金正耀[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合肥230026 [2]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墨尔本3086

出  处:《第四纪研究》

基  金: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探索基金项目(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Discovery Grant,DP0450025);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2008]3019号)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30

期  号:2

起止页码:377-3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对5种禾本科植物种子中的淀粉粒(包括粟、黍、青狗尾草、高粱及薏苡等)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描述,结合颗粒长度的测量和统计学分析,建立了区分这些作物淀粉粒的一般方法。结果显示,粟和黍的淀粉粒以多边形居多,比例分别为75%和96%;青狗尾草中的淀粉粒以圆形为主;高粱和薏苡的淀粉粒形态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表现在消光臂上,高粱淀粉粒的消光臂呈现弯曲特征,而其他4种作物淀粉粒的消光臂则较为平直。在颗粒的长度分布上,粟淀粉粒为2.77~18.40μm,黍淀粉粒为3.93~12.85μm,青狗尾草淀粉粒为2.19~11.90μm,高粱淀粉粒为4.11~30.30μm,薏苡淀粉粒为5.48~25.44μm。研究表明,粟、黍、青狗尾草、高粱及薏苡等5种禾本科植物的淀粉粒形态特征存在相似性,但是也有差异。综合运用二维形状、脐点位置、表面特征、消光臂特征及长度等多种指标,可以对这几种作物的淀粉粒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这一研究结果可用于辅助对古代淀粉粒的科属鉴定。

关 键 词:禾本科 淀粉粒 形态比较  古代淀粉粒  植物考古  

分 类 号:Q94[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