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穴位及针刺持续时间对针刺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acupoint and duration of acupuncture on the effec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亚男[1] 杨沙[2,3] 樊小农[1,2] 王舒[2,3] 石学敏[3]

机构地区:[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天津300193 [2]天津市针灸研究所,天津市针灸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3 [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出  处:《天津中医药》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No.2006CB504500);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43609811);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030113);天津市科技攻关重大科技项目(05YFGDSF02300)

年  份:2010

卷  号:27

期  号:2

起止页码:118-1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AS、IC、JST、RCCSE、UPD、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了解穴位和不同针刺持续时间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在相同的刺激频率(60次/s),分别用短、中、长(5、60、180s)不同的针刺时间干预水沟穴和非穴,用Zausinger六分法评测针刺后72hMCAO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了解穴位和非穴的针刺效应。[结果]1)未予针刺治疗(未针刺组),MCAO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有提高趋势(P>0.05),提示72h后,MCAO大鼠在神经功能方面可有一定的限度的改善。2)针刺水沟穴后,无论针刺持续何种时间(短、中、长时间),均可改善行为学(P<0.05),提示水沟穴本身具有促进MCAO模型鼠行为学恢复的作用,显示了穴位的特异性。3)针刺非穴后,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针刺持续时间(中、长时间),行为学才有改善(P<0.05),提示此种变化,可能是通过针刺时间发挥主要作用的。[结论]针刺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穴位决定的;针刺持续时间是影响穴位效应的重要因素,好的针刺手法可以弥补取穴不当造成的影响.

关 键 词:经穴 特异性  针刺 手法 针刺时间 行为学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分 类 号:R245.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