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环毛蚓在高羊茅修复土壤菲污染过程中的作用    

Roles of earthworm(Pheretima sp.) in Festuca arundinacea remedying of soils polluted by phenanthre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潘声旺[1,2] 魏世强[2] 袁馨[2] 曹生宪[2]

机构地区:[1]成都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四川成都610106 [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

出  处:《生态环境学报》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7B10-05);国家863项目(2006AA10Z427)

年  份:2010

卷  号:19

期  号:3

起止页码:594-59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解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活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各种生物、非生物因子在植物修复菲污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20.05~322.06mg·kg-1菲污染水平范围内,与相同污染水平下无蚯蚓作用的菲污染土壤中生长的植株相比,蚯蚓活动促进修复植物高羊茅的生长:试验期间(72d),修复植物的单株生物量增加9.74%~21.53%,根冠比增加17.26%~21.44%。添加蚯蚓72d后,种植高羊茅的菲污染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61.70%~88.78%,其平均去除率(77.38%)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中的(68.36%)提高了9.02%,比无植物生长的对照组土壤(22.57%)提高54.81%。各种生物(如植物代谢、植物积累、动物积累、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等)、非生物(如渗滤、吸附、光解、挥发等)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7.81%)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2.08%)提高5.73%。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关 键 词:植物修复 多环芳烃 菲  高羊茅 蚯蚓

分 类 号:X17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