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人工湿地黑臭水体处理系统微生物脱氮机理研究    

THE MICOBIAL MECHANISM OF HORIZONAL CONSTRUCTED WETLAND USED TO TREATED BLACK-ODOR RIV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列宇[1,3] 饶本强[1,2,3] 熊瑛[4] 刘浩[1] 刘永定[1] 沈银武[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2]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阳464000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4]AECOM易道公司,100010

出  处:《水生生物学报》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2AA6010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2CB412300,2003CB7168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1-SW-12,KSCX2-1-10);信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060206)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34

期  号:2

起止页码:256-2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以上海市老段浦I、II和北夏3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黑臭河道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平潜流湿地处理黑臭河道氨氮的转化及脱氮机理的研究。研究表明,3座人工湿地的pH值均呈弱碱性,且沿湿地水流方向变化较小。溶解氧值在0.09—0.35mg/L范围内波动,氨氮沿湿地的流向呈递减的趋势,亚硝态氮及硝态氮浓度较低。在老段浦人工湿地的同一土样中,亚硝化细菌的数量远大于硝化细菌的数量,北夏人工湿地中,湿地前端的亚硝化细菌与硝化细菌的数量近似相等,但在湿地末端亚硝化细菌数量要远小于硝化细菌的数量。原位曝气抑制反硝化反应试验研究表明,3座人工湿地都发生了"新"的脱氮途径-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其中两座老段浦人工湿地50%的氮以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去除。北夏人工湿地中约20%的氮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途径去除。

关 键 词:人工湿地 黑臭河道 短程硝化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分 类 号:X70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