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合肥市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Long-term variation of haze phenomena in Hefei and its impact facto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浩[1,2] 石春娥[2] 邱明燕[2] 谢伟[3]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93 [2]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 [3]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合肥230031

出  处:《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40675002;40775010)~~

年  份:2010

卷  号:30

期  号:4

起止页码:714-72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RSC、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分别应用费希尔最优分割法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65~2005年间合肥霾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合肥霾天气发生频率与不同高度输送条件的关系.同时应用2001~2005年的资料分析了合肥霾的月、季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合肥各月平均霾日数呈W型分布,1月最多,8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霾日数的70%以上.41年来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期间发生了3次跃变,分别在1978、1992和2005年,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霾的发生频率与边界层中上部气团来向关系不大,但与其移动速度关系密切.近地面不同来向的气团对应霾的发生频率明显不同,霾易于出现的气团在春、夏、冬季主要来自偏东方向,秋季主要为本地气团以及来自偏北方向的气团.小风、高湿和偏东风是产生霾的有利条件.随着空气污染加重,霾的出现频率升高,当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时,霾的出现频率达到75%;高质量浓度的PM10并不意味着有霾出现,反之亦然.

关 键 词:霾  费希尔最优分割法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气候跃变 影响因子  

分 类 号:X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