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浊毒浅识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裴林[1] 李佃贵[1] 曹东义[1] 刘启泉[2] 王彦刚[3]

机构地区:[1]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2]河北省中医院消化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3]河北省中医院肝胆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出  处:《河北中医》

年  份:2010

卷  号:32

期  号:1

起止页码:24-2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有关"浊"和"毒"的概念上迄《黄帝内经》,下至明清民国时期,医学文献均分别有散在论述。李佃贵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浊毒并称,提出浊毒理论。认为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多种病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浊毒致病有3个特点:(1)黏滞难解,易阻遏气机;(2)入血入络易伤气阴;(3)气血失调易瘀易积。浊毒为患所造成的病证,属于浊毒证,是指以浊毒为病因使机体处于浊毒状态从而产生特有临床表现的一组或几组证候群。临床常表现为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常伴有颜面晦浊、黯滞、少泽,大便黏腻不爽,小便黄,舌质黯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等脉证表现。因此,概括来说,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浊毒证则是广泛存在于多种疾病中的病理状态。浊毒学说是研究浊毒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学说。浊毒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与浊毒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辨证论治规律的应用理论体系,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浊毒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规律,对完善中医学术理论、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并提高多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症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浊毒理论体系,扩大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本刊将从2010年1月号起开辟"浊毒证治研究"专栏,欢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踊跃投稿,共同探讨、研究浊毒理论与临床应用。

关 键 词:浊毒 中医病理学

分 类 号:R22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