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EI收录)  

Effects of minimum or no-tillage system and straw returning on extreme soil moisture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吕美蓉[1] 李增嘉[1] 张涛[1] 宁堂原[1] 赵建波[1,2] 李洪杰[1]

机构地区:[1]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作物生物学重点试验室,泰安271018 [2]威海市农业局,威海264200

出  处:《农业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华北平原山东省保护性耕作集成与示范”(2004BA520A14C10);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华北平原缺水区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6BAD10B07);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专项计划项目“现代农业节水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6JY06)

年  份:2010

卷  号:26

期  号:1

起止页码:41-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101512841183)、FSTA、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高效利用天然降雨,缓和农业水资源短缺,该试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2个因素,其中耕作措施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与秸秆因素对极端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相对于常规耕作,深松耕能提高土壤水分充足期的土壤含水率,增加冬小麦产量,尤其是深松耕秸秆还田,比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分别高25.74%和11.45%。秸秆因素在土壤水分充足时影响土壤含水率方面占主导地位,秸秆因素与耕作措施在土壤水分亏缺时影响土壤含水率和冬小麦产量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免耕、深松耕、耙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能够增加集雨,提高冬小麦产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亏缺时土壤含水率相关不显著,而与土壤水分充足期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

关 键 词:秸秆 土壤含水率 耕作 少免耕 还田 极端土壤水分  产量  

分 类 号:S3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