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刈割干扰下内蒙古草原两种丛生禾草繁殖策略的适应性调节    

Adaptive regulation in reproductive strategy of two bunchgrasses under mowing disturbance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晓娜[1] 哈达朝鲁[2] 潘庆民[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2]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内蒙古锡林郭勒026000

出  处:《植物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310);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研究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34

期  号:3

起止页码:253-26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刈割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当植物面对刈割干扰时,可以通过繁殖策略的调节适应变化的环境。研究刈割干扰下植物繁殖策略的调节对于揭示植物的适应与进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择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在1979年围封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样地(对照)和毗邻的长期刈割区对其繁殖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长期刈割干扰下,大针茅的种群生物量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由于其株丛生物量显著降低,大针茅种群生物量的维持得益于种群密度的显著增加。糙隐子草的种群生物量比对照区显著提高,由于其株丛生物量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糙隐子草种群生物量的增加也是因为密度的显著提高。因此,密度调节是两种植物应对长期刈割干扰的重要的调节机制。2)长期刈割干扰下,两种植物在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过程所采取的密度调节策略并不相同。大针茅种群生殖株丛的密度无显著变化,非生殖株丛的密度显著提高,导致其非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增加,而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降低。因此刈割干扰下大针茅种群在密度调节上采取了保持有性繁殖株丛密度,增加无性繁殖株丛密度的策略。糙隐子草种群非生殖株丛的密度显著增加,但生殖株丛的密度增加幅度更大,导致其非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降低,而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提高。因此刈割干扰下糙隐子草种群在密度调节上采取了增加无性繁殖株丛密度的同时,更大幅度地增加有性繁殖株丛密度的策略。3)长期刈割干扰下,两种植物对生物量生殖分配的调节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大针茅株丛生物量向生殖枝分配的比例无显著变化,通过降低生殖枝向穗的生物量分配比例,降低了对有性生殖过程的生物量分配的投入;而糙隐子草则通过增加株丛生

关 键 词:密度调节  内蒙古典型草原 繁殖对策 资源分配

分 类 号:S812[草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