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植物DNA条形码技术    

DNA Barcoding Plant Lif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任保青[1] 陈之端[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出  处:《植物学报》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No.KSCX2-YW-R-136);中国科学院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种质资源库的植物DNA条形码研究项目(No.2009-LSF-GBOWS-01);科技部973项目"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和保护研究"(No.2007CB411600)

年  份:2010

卷  号:45

期  号:1

起止页码:1-1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标准的、具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在物种内的特异性和种间的多样性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从而实现对物种的快速自动鉴定。尽管这一技术在理论上和具体应用上仍存在很多争论,但DNA条形码概念自2003年由加拿大分类学家Paul Hebert首次提出后就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植物类群中条形码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稍落后于对动物类群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1)DNA条形码的选择及其评价仍没有统一的标准;(2)对类群较全面的形态分类学修订和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结合十分缺乏;(3)以往研究在取样上尺度较大,而对具体类群的研究较少,一个科或一个属只用有限的种类作为代表,同一种内的取样个体数量也不足,这样虽然表面上看来利用选定的DNA条形码可以较容易地把代表物种区分开,但实际上目前建议的植物DNA条形码(例如由生命条形码咨询委员会植物工作组最近提出的rbcL和matK)由于其分子进化速率较慢,在种级水平上,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历了适应辐射或快速进化的属来说,分辨率较低。而DNA条形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属内物种水平的鉴别,因此只有针对具体类群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进化速率较快、分辨率高且通用性好的条形码,才可能为建立完整的条形码数据库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 键 词:ITS.matK,形态分类学  植物DNA条形码 RBCL TRNH-PSBA

分 类 号:Q949[植物生产类] Q9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