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日本南海海槽俯冲增生楔前缘的构造变形特征    

Deformation at the Front of the Accretionary Prism of the Nankai Trough,Japan:Evidence from Core Sampl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春峰[1] 苏新[2] 姜涛[3] Ujiie K[4] Fabbri O[5] Yamaguchi A[6] Chester F M[7] Kimura G[6]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2]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北京100083 [3]中国地质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4 [4]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Yokohama 236-0001,Japan [5]University of Franche-Comte,25030 Besancon,France [6]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University of Tokyo,Tokyo 113-0033,Japan [7]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TX 77843-3115,USA

出  处:《地球科学进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日本南海海槽俯冲增生楔前缘的构造变形分析--兼与马尼拉俯冲带的对比”(编号:4087602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子课题“南海新生代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模式”(编号:2007CB41170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课题“大洋钻探站位调查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08AA093001)资助

年  份:2010

卷  号:25

期  号:2

起止页码:203-2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增生楔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的构造变形、流体活动、沉积特征、岩石物性和化学组成等多方面的直接观测,可以帮助分析俯冲带地震的蕴育和发生的环境与机理。通过参加IODP的日本南海海槽发震带研究项目(NanTroSEIZE)第一阶段316航次所收集到的大量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分别在4个站位上(C0004,C0006,C0007,C0008)对日本南海海槽增生楔前缘岩芯尺度上的构造变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讨论了岩芯尺度上的构造变形与增生楔中大尺度的非序列分支逆冲断层和前缘逆冲断层的构造变形之间的关系。发现逆冲变形不是只在大尺度的逆冲断层面上进行,而是弥散分布在主逆冲断层面、次级逆冲断层面以及断层面之间的更小的尺度上。小尺度构造的倾向与大尺度断层的倾向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它们是在相同的应力场下所形成的。在增生楔浅部高角度的正断层比较发育,显示张性应力场特征,同时所获得的岩芯尺度上的地层倾角较大并倾向与反射地震以及区域地质分析结果非常吻合,而在深部,特别是在大尺度逆冲断层发育带附近,各种类型的断层、滑移变形带、节理等非常普遍,同时层理与劈理的产状的复杂变化更多地受控于复杂的逆冲断层带的作用。

关 键 词:日本南海海槽  增生楔 NANTROSEIZE IODP 构造变形  岩芯

分 类 号:P54] P722.3[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