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08年南方低温对我国红树植物的破坏作用    

Damage to mangroves from extreme cold in early 2008 in souther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鹭真[1] 王文卿[1] 张宜辉[1] 黄丽[1] 赵春磊[1] 杨盛昌[1] 杨志伟[1] 陈粤超[2] 徐华林[3] 钟才荣[4] 苏博[5] 方柏州[6] 陈乃明[7] 曾传志[8] 林光辉[1]

机构地区:[1]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2]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524088 [3]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深圳518040 [4]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海南海口571129 [5]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西防城港538021 [6]福建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363300 [7]广西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535000 [8]海南清澜港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海南文昌571300

出  处:《植物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646和30700092);厦门大学“闽江学者”启动基金

年  份:2010

卷  号:34

期  号:2

起止页码:186-19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DOAJ、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08年初,我国南方19个省经历了50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极端气候对华南沿海各省的红树林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2008年3月,在我国南方各省红树林区的10个代表性地点,对这次寒害造成的红树植物伤害程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冬季低温对红树林的影响极为显著,特别是在低纬度的海南、广西和广东湛江,由于极端低温正值夜间退潮,对红树林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纬度较高的福建,本地红树种类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及引种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等,由于长期适应于冬季较低的气温或在种植前经过抗寒锻炼,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各地主要红树植物中,广布种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最为耐寒,其耐寒性均大于红树科的木榄、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抗寒能力最低,因此,即使在其原产地海南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寒害,在纬度更高的引种地出现大面积受害甚至全部死亡,而从孟加拉国引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却显示出一定的抗寒能力。同一地点的红树植物幼苗的抗寒能力低于大树。此次寒害也造成了苗圃场的种苗大量死亡,成熟的植株提前落花落果,这势必会影响后继一两年内红树林的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因此,在未来红树林造林或人工引种中,一定要考虑到红树植物的抗寒能力。

关 键 词:寒害 气候变化 抗寒 极端气温 红树植物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