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乳化稠油中多重乳滴的形成及对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Formation of Multiple Oil Droplets and Their Impaction on Aqueous Heavy Crude Oil Emuls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孟江[1] 张燕[2] 龙学渊[1] 冉国锋[3] 王志华[4]

机构地区:[1]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2]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213 [3]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北京输油气分公司,北京102400 [4]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管道输油处,青海格尔木816000

出  处:《油田化学》

年  份:2009

卷  号:26

期  号:4

起止页码:441-44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IC、JST、PA、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新滩肯东451区块产出的平均含水58%的稠油(W/O乳状油)中以0.6mg/g油的加量加入复配乳化剂HATJ72,在50℃搅拌2分钟转相形成的O/W乳状液,含大量复杂的多重乳滴,观测到了以水为最外相的七重乳滴。多重乳滴稳定性差,讨论了影响多重乳滴稳定性的因素:乳化剂及其加量;搅拌强度;温度;Ostwald熟化作用及形成原始乳滴时的油水比。由该区块净化稠油和含水7.2%的塔河稠油加水加乳化剂配制的O/W乳状液中乳滴结构比较简单,绝大多数为W/O/W型。与由肯东稠油加水加乳化剂配制的O/W乳状液相比,肯东含水(58%)稠油加乳化剂转相形成的含水相同(35%)的O/W乳状液,表观黏度较低且黏度较不稳定。简介了获得成功的肯东451站含水稠油乳化降黏集输试验。在含水58%的稠油中按0.6mg/g油的加量加入乳化剂HATJ72和自由水,转相形成O/W乳状液,输送温度50℃,乳化液滴结构复杂,乳状液稳定性较差,输送至下游5公里处时,管道垂直方向上含水、油、水滴数量、黏度已有很大差异。液滴结构复杂、乳状液稳定性差,是自由水引起的,因此应控制掺水量。

关 键 词:含水稠油(W/O乳状液)  转相  降黏 乳化集输  多重乳滴  稳定性 新滩肯东451区块  

分 类 号:TE866.9] TE832.3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