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开江-梁平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岩石学特征    

Reservoir sedime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Permian Changxing Formation in Kaijiang-Liangping ar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董霞[1] 郑荣才[1] 王炯[2] 罗清林[3] 胡忠贵[4]

机构地区:[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2]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3]川庆钻探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重庆401120 [4]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出  处:《岩石矿物学杂志》

年  份:2010

卷  号:29

期  号:1

起止页码:67-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露头剖面测量、单井岩芯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为依据,结合不同结构和成因类型白云岩(或白云石)的n(Mg)/n(Ca)比值,有序度和C、O、Sr同位素特征,对开江-梁平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发育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研究区对储层破坏最大的成岩作用是胶结、压实-压溶、新生变形和次生矿物的充填等作用,而对储层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埋藏白云岩化、重结晶、溶蚀和破裂等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孔渗性,形成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超大溶孔、溶洞和溶裂缝等多种次生孔隙类型组合的礁、滩相储层基本特征。在再造成岩序列和恢复孔隙演化历史的基础上,对储层发育与孔隙演化的关系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①有利的礁、滩相带决定了储层发育的位置和空间展布规律;②礁、滩复合体的多期次埋藏白云岩化是形成储层的基础;③破裂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改造储层和提高储层质量的关键。

关 键 词:开江-梁平地区  上二叠统 长兴组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及演化  成岩序列

分 类 号:P588.245] P618.13[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