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鼻翼软骨解剖学观测的临床意义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atomic observation of the nasal alar cartilag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范启江[1] 韦星[2] 戴骏骏[3] 熊绍虎[4]

机构地区:[1]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省张家港市215600 [2]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省张家港市215600 [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安徽省蚌埠市233000 [4]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上海市200003

出  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年  份:2009

卷  号:13

期  号:50

起止页码:9846-984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_E2011_2012、EMBASE、IC、核心刊

摘  要:背景:鼻翼软骨是构成鼻下部1/3,即鼻尖、鼻翼和鼻小柱形状的主要成份,其结构对鼻部外形,尤其是鼻尖形状具有决定性作用。对鼻翼软骨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有利于加深对鼻翼软骨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处理鼻下部病变及开展医学美容。目的:通过观测外鼻解剖结构,旨在阐明鼻翼软骨对鼻部外形,尤其是鼻尖形状的组织学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观察实验,于2006-09-01/2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材料:保存完好的新鲜成年尸体15具,其中男性10具,女性5具。方法:为了全面观察外鼻的细微结构,解剖15具尸体30侧外鼻,解剖时由浅入深,从鼻背正中开始,分层解剖,观察鼻部血管所在层次及各层次特点,重点观察离体前及游离后鼻翼软骨的形态,并进行测量及记录。主要观察指标:鼻翼大软骨内侧脚、外侧脚及内外侧脚夹角测量值。结果:鼻翼软骨为一对呈开口向后的"u"形薄软骨板,位于侧鼻软骨下方,鼻翼的前内侧,由内、外侧脚和穹隆部构成;较薄,离体外形结构不大固定,穹隆部的形状难准确描述,大多呈波浪形或有皱褶。外侧脚呈菱形或长条形,长(16.21±2.71)mm,宽(8.45±1.72)mm,厚(1.09±0.18)mm,头缘与侧鼻软骨下缘相交,并略覆盖侧鼻软骨下缘使二者部分重叠,也可仅相交而无重叠;外侧脚构成鼻翼大部的基础;内侧脚狭细,构成鼻尖和鼻小柱前部的支架,呈向后下的弧形弯曲或S形弯曲,长(13.06±2.16)mm,宽(3.79±0.58)mm,厚(1.02±0.18)mm;左、右内侧脚在正中线借结缔组织相连,并以相同方式连于侧鼻软骨的前下缘。内、外侧脚在鼻尖部以锐角相交,其角度为(75.25±11.17)°,内、外侧脚在鼻尖部相交形成大翼软骨穹隆部,两侧穹隆部构成鼻尖部的支架。结论:鼻翼软骨菲薄,鼻翼软骨由内侧脚、外侧脚及穹隆部构成,其决定外鼻的形态,尤其是鼻尖�

关 键 词:外鼻 鼻翼软骨 应用解剖  

分 类 号:R318[生物医学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