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棉花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分析    

Construction of Molecular Genetic Map and QTL Analysis of Fiber Quality in Cott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鑫雷[1] 王志伟[1] 张桂寅[1] 潘玉欣[1] 吴立强[1] 李志坤[1] 王省芬[1] 马峙英[1]

机构地区:[1]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1

出  处:《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6AA100105);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地重点项目(C2006001034);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5000231);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5018)资助

年  份:2009

卷  号:35

期  号:12

起止页码:2159-21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中棉所8号和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Pima90-53组配衍生的214个单株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了包含110个SSR标记和65个AFL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共包括42个连锁群,连锁群长度为4.5~147.3cM,包括2~22个分子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6cM,总长为2030cM,约占棉花全基因组的40.6%。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该组合的F2单株和F2:3家系纤维品质性状,共得到25个纤维品质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其中5个与纤维长度相关,分布在Chr.21、Chr.15、LG2和LG12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0.2%~35.8%;4个与整齐度相关,分布在Chr.21、LG9、LG18和LG12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6%~36.6%;7个与马克隆值相关,分布在Chr.9、LG1、LG9、LG20和LG12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1.5%~26.1%;7个与断裂比强度相关,分布在Chr.21、Chr12、Chr.8、LG1、LG4和LG10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6.5%~52.8%;2个与伸长率相关,分布在Chr.9和Chr.21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8.1%和27.1%。LG9、LG12和Chr.21上存在QTL聚集区。

关 键 词:棉花 遗传图谱  SSR  AFLP 纤维品质 QTL  

分 类 号:S562] S718.4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