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川芎嗪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万红松[1] 施克传[2] 刘爱军[2] 刘在学[1] 徐昌辉[2] 孙文[2]

机构地区:[1]滨海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省盐城市224500 [2]滨海县人民医院内科,江苏省盐城市224500

出  处:《中国全科医学》

年  份:2009

卷  号:12

期  号:24

起止页码:2230-223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_E2011_2012、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伴微量清蛋白尿)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在一般治疗的同时,A组给予川芎嗪120mg/d静脉滴注+替米沙坦20~80mg/d口服;B组给予川芎嗪120mg/d静脉滴注;C组给予替米沙坦20~80mg/d口服。均治疗4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清蛋白排泄率(24h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A、B、C组患者治疗后UAER分别为(120±27)mg/24h、(190±20)mg/24h和(176±19)mg/24h,较治疗前〔分别为(228±29)mg/24h、(230±28)mg/24h和(228±30)mg/24h〕显著下降,且治疗后A组患者24hUAER较B组、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C组SBP和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组、B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更好地降低尿微量清蛋白,具有协同作用。

关 键 词:糖尿病肾病 川芎嗪 替米沙坦 治疗结果  

分 类 号:R587.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