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曲流河与辫状河沉积砂体连通模式及开发特征——以渤海地区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Sandbody interconnectivity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eandering river and braided river deposits——a case study of Qinhuangdao 32-6Oilfield,Bohai ar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春明[1] 胡景双[2] 霍春亮[1] 杨庆红[1] 邵先杰[2]

机构地区:[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 [2]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出  处:《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储层裂缝形成机理"(40772089)

年  份:2009

卷  号:16

期  号:6

起止页码:88-9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_E2011_2012、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渤海地区新近系河流沉积体系发育,而不同类型的河流砂体内部连通模式和开发特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依据岩心观察,充分利用密井网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详细解剖了渤海地区秦皇岛32-6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高弯度曲流河、砂质辫状河砂体的内部结构,建立了其连通模式。曲流河点砂坝内部一般由30~200个侧积体构成,单个侧积体厚度为1~3m,砂体上部4/5的厚度是不连通的,只有下部1/5的厚度是连通的;辫状河砂体内部呈冲刷充填结构,单个河道单元厚度为2~5m,由于河道快速频繁的摆动使多个成因的砂体在垂向及侧向上相互对接,形成了广泛连通的厚砂体。通过对研究区开发动态特征的分析认为,辫状河砂体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等开发指标均优于曲流河。

关 键 词:曲流河  辫状河  砂体结构  开发特征  秦皇岛32-6油田 渤海地区  

分 类 号:TE112.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