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震间形变 ( EI收录)
Interseismic deformation across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before the 2008 M8. 0 Wenchuan earthqua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4]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5]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
基 金: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LED2008801);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工作专项"中国大陆7;8级地震中长期危险性预测研究"资助
年 份:2009
卷 号:52
期 号:11
起止页码:2729-27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区域GPS和水准测量资料,结合地震构造背景的分析,本文研究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横跨龙门山断裂带地区的震间地壳形变,探讨引起这种形变的活动构造与动力学模式,并由此认识汶川地震的孕育与成因机制.主要结果表明:1997~2007年期间,自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朝北西约230 km的地带内存在垂直于断裂的水平缩短变形、以及平行于断裂的水平右旋剪切变形,缩短率为1.3×10^(-8)/a(即:0.013 mm/km/a),角变形速率为2.6×10^(-8)/a;同一地带在1975~1997年期间还表现出垂直上隆变形,上隆速率在龙门山前山断裂与中央断裂之间仅0.6mm/a,而至龙门山后山断裂及其以西达2~3 mm/a.这些反映了在汶川地震之前至少10~30余年,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前山与中央断裂业已闭锁、并伴有应变积累.造成这种形变的主要原因是:以壳内的低速层为"解耦"带,巴颜喀拉地块上地壳朝南东的水平运动在四川盆地西缘受到华南地块的阻挡、转换成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逆冲运动;由于该断裂段的震间闭锁,致使西侧的巴颜喀拉地块的上地壳发生横向缩短以及平行断裂的右旋剪切变形.然而,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在1997~2007年期间除了有大约0.9 mm/a的右旋剪切变形外,横向的缩短变形极微弱,这可能与该断裂段西侧的岷江、虎牙、龙日坝等断裂带吸收了巴颜喀拉地块朝东水平运动的大部分有关.另外,汶川地震前,横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与北段的地壳形变特征的差异,与汶川地震时能量释放的空间分布吻合.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震间形变 断裂闭锁 龙门山断裂带 巴颜喀拉地块
分 类 号:P5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