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渗透性与地应力之间关系和控制机理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孟召平[1,2] 田永东[1,3] 李国富[3]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北京100083 [2]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宜昌443002 [3]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晋城048204

出  处:《自然科学进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210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7CB209405);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年  份:2009

卷  号:19

期  号:10

起止页码:1142-11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JST、核心刊

摘  要: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43口煤层气井渗透率和地应力统计分析,建立了煤储层渗透性与现今地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从煤储层的孔隙结构分析入手,建立了煤储层割理面压缩变形与裂隙渗流模型,分析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性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储层试井渗透率随着地应力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降低;随着煤层埋藏深度增大,其渗透率降低,煤储层渗透率随深度变化趋势的实质是应力的函数.在650m以浅煤储层地应力处于伸张带,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12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1.0×10-3μm2;在650—1000m煤储层地应力由伸张带转化为压缩带的过渡带,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2—20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0.1×10-3μm2;在1000—1500m煤储层地应力转化为压缩带,最小水平主应力大于20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0.01×10-3μm2.当割理面法向力σn为压应力时,割理产生法向压缩(压密)变形,开始先为点或线接触,经过挤压,局部破碎或劈裂,接触面增加,割理面压缩量呈指数曲线特征.煤储层渗透率随着割理面正应力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降低,其理论模型与试井渗透率统计模型完全一致.

关 键 词:沁水盆地南部 煤储层 渗透性 地应力 控制机理

分 类 号:O357.3] P618.11[力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