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Stigma Perception on Mental Health Among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北京100191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1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147);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京流动儿童的学校表现;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BAA08004)
年 份:2009
卷 号:41
期 号:10
起止页码:967-9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CSSCI、CSSCI2008_2009、IC、JST、NSSD、PUBMED、RCCSE、RWSKHX、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探讨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歧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和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从公立学校选取525名北京儿童、从流动儿童主要来源地的农村选取568名农村儿童作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测查了流动儿童感受到的歧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交焦虑、孤独感、抑郁)、应对方式和自尊。研究发现:(1)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在学校类型、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流动性高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流动性低的,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也不存在学校类型与性别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2)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学校类型和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孩、来自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性高的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与之相对应的被试,除在社交焦虑和抑郁上存在学校类型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外,在孤独感上不存在学校类型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3)不同类别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上最差;(4)除消极应对与自尊、积极应对与抑郁相关不显著外,歧视、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自尊两两之间都相关非常显著;(5)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也通过应对方式和自尊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自尊不仅在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也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关 键 词: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心理健康水平 应对方式 自尊
分 类 号:B844] R395[心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