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11S及7S蛋白质相对含量的比较分析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11S and 7S Protein Relative Content between Wild and Cultivated Soybeans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顺湖[1,3] 周瑞宝[2] 盖钧镒[1]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2]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3]济宁学院,山东曲阜273155

出  处:《大豆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04CB7206,2006CB101708,2009CB118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1266);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AA100104);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资助项目(B08025);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0803060)

年  份:2009

卷  号:28

期  号:5

起止页码:759-7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在南京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全国野生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11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54.7%、64.8%和71.7%,变幅28.8%~82.6%、38.8%~79.4%和48.2%~88.9%;7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44.7%、34.9%和27.9%,变幅20.6%~71.2%、20.6%~61.1%和15.7%~47.8%;11S/7S比值平均分别为1.4、2.0和2.7,变幅0.4~3.9、0.6~3.9和0.9~4.0。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选育后11S相对含量和11S/7S比值上升,7S相对含量下降,变幅均减小;亚基组11S-2和11S-3相对含量增加;7S的6个亚基组,尤其7S-1和7S-6,相对含量下降。11S、7S、11S/7S以及各亚基组在各群体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但与来源地纬度、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从中优选到11S/7S比值大于3.7、11S相对含量为78.9%~88.9%的8份种质,发现有11S的4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37%、7S的6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24%、以及11S-1和7S的6个亚基组缺失的种质,这些特异种质可供蛋白质组分育种利用。

关 键 词:野生大豆(G.sojaSieb.etZucc.)  栽培大豆(G.max(L.)Merr.)  11S蛋白质  7S蛋白质  11S/7S比值  蛋白质亚基组  遗传变异  生态区

分 类 号:S5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