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汶川地震堰塞湖分布规律与风险评估  ( EI收录)  

Distribution and Risk Analysis of Dammed Lakes Reduc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崔鹏[1,2] 韩用顺[3] 陈晓清[1,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表过程与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2]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3]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出  处:《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8CB4258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资助项目(KZCX2-YW-302)

年  份:2009

期  号:3

起止页码:35-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092712164224)、JST、MR、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对四川和甘肃的13个县市造成了严重破坏。强烈的主震和余震在地震区造成了大量的滚石、崩塌、滑坡、泥石流、碎屑流等次生山地灾害,大规模滑坡崩塌堵断河道形成堰塞湖。利用5月15日~28日期间基本覆盖重灾区的124幅ADS40航空影像,解译出地震滑坡和崩塌堵塞河道形成的存留时间14天以上的堰塞湖256处。遥感调查发现,堰塞湖集中沿地震破裂带呈带分布,沿河流成串珠状分布的特征;堰塞湖数量分布与地震破裂带距离的关系符合对数衰减规律,负相关系数达到0.9699。结合部分野外实际考察资料,选择物质组成、坝体结构、坝高和最大库容等作为堰塞湖危险性评估指标,制定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和低危险四个危险等级,对查明有危害的32个堰塞湖进行了溃决危险性分级和排序,除已经溢流的11处堰塞湖以外,共分出极高危险的1处、高危险的7处、中危险的5处和低危险的8处。评价结果全部被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水利组采纳,用于堰塞湖应急排险工程布设,在堰塞湖应急排险中发挥了作用。并且,对堰塞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震后5至10年内,由于斜坡失稳,物源丰富,仍有可能产生新的大规模滑坡和泥石流,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但随着其后滑坡和泥石流活动趋于减弱,堰塞湖的形成概率将逐渐降低。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堰塞湖  滑坡 泥石流 风险分析

分 类 号:TV641] X1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