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形态及成因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ENTRAL CANYON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苏明[1,2] 李俊良[3] 姜涛[1] 田姗姗[1] 张成[1] 解习农[1,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海洋系,武汉430074 [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技术部,湛江524057

出  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7CB411705-06);国家"十一五"规划项目

年  份:2009

卷  号:29

期  号:4

起止页码:85-9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ROQUEST、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平面上呈"S"型、NE向展布,西起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经乐东凹陷、陵水凹陷、松南凹陷、宝岛凹陷、长昌凹陷,向东延伸进入西沙海槽。剖面形态上存在"V"型、"W"型、"U"型和复合型等4种类型。通过不同区域峡谷下切底界面的形态变化及充填特征,将中央峡谷划分为东段、西段和转换段3个区段,转换段与琼东南盆地的构造转换段相一致,即以西地区控凹断裂为NE向,而以东地区控凹断裂渐变为NEE或EW向。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成因与构造作用和深水沉积作用关系密切,峡谷东段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特别是深部隆起的存在为黄流期中央峡谷的形成提供了"限制性"作用,并且为后期中央峡谷的发育提供了"限制性通道";西段则受深水沉积作用的控制,重力流沉积为中央峡谷的下切和充填提供了来源。每期中央峡谷的形成均稍早于或与该时期陆坡的发育同期,最早形成于盆地东部,并随陆坡的持续向西迁移表现为不断向西上溯,下切能力逐渐减弱。

关 键 词:中央峡谷  形态特征  中新世 琼东南盆地

分 类 号:P736.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