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透视    

O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志军[1]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浙江杭州310028

出  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基  金:浙江省文化厅资助项目(N0707)

年  份:2009

卷  号:39

期  号:5

起止页码:36-4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A、CSA-PROQEUST、CSSCI、CSSCI2008_2009、IC、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文化功能的多层次性及文化的政治性决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人为保护的必要性,文化变迁的常态性使动态保护成为应有之义,信仰的社会功能则决定了民间信仰类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保护价值。在实践层面上,文化的整体性使生态性保护成为必然,且应兼顾小生态与大生态的保护。我国现有的保护举措缺乏大众参与,需要从理解与认同主客位观点差异的基础上,汲取"草根智慧"与"地方性知识",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社区的文化自觉,进行参与式保护。同时,应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三方评定、设立濒危名录、改变保护拨款与认定级别严格挂钩等做法,防止"文化筛选"与"文化阶层化",以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文化筛选  文化阶层化  人类学视角

分 类 号:G1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