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华南新元古代宏体化石特征及生物地层序列  ( EI收录)  

Neoproterozoic Macrofossil Records in South China and Biostratigraphic Successions and Correlat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唐烽[1,2] 尹崇玉[1,2] 刘鹏举[1,2] 高林志[1,2] 王自强[3]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层学及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出  处:《地球学报》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1212010611801-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层学及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专项研究基金(JB0705);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基金(J07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022);科技部基础研究项目(2006FY120300-2)联合资助

年  份:2009

卷  号:30

期  号:4

起止页码:505-5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华南的新元古代地层(780~542 Ma)保存有许多经典的地层剖面和丰富的宏体化石记录,一直是我国新元古代,特别是南华系和震旦(伊迪卡拉)系地层对比的标准区域。本项研究重新考察了部分重要的标准剖面和化石点,重点采集了近年来开始研究的云南"江川生物群",贵州江口"翁会生物群"的宏体化石,在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成了最新的研究进展,综合记录了华南晚新元古代地层中的宏体化石特征,组合面貌,据此提出了华南晚新元古代生物地层序列。宏体化石的记录表明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显著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演化事件,多细胞的宏观后生动、植物普遍出现了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和发育创新,以及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复杂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震旦(伊迪卡拉)纪的三个宏体化石组合为代表:(1)Anhuiphyton—Thallophyca—Paramecia宏体藻类化石组合,(2)Enteromorphites—Doushantuophyton—Eoandromeda—Sinospongia宏体化石组合,(3)Paracharnia—Gaojiashania—Cloudina—Longfengshania宏体化石组合。由于华南震旦纪宏体化石具有较为独特的组合面貌,与国外末次冰期后大量出现的伊迪卡拉型生物群(阿瓦隆生物群,庞德/白海生物群和纳马生物群)如何对比,还有待深入的研究。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宏体化石的南、北方对比问题。

关 键 词:华南  新元古代 宏体化石组合  生物地层序列 地层对比

分 类 号:P534.331] Q913[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