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覆盖度下Li原子在Si(001)表面上的吸附构型和电子结构  ( SCI收录)  

Geometr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for the Adsorption of Li on Si(001) Surface with Different Coverag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倪碧莲[1,2] 蔡亚萍[2] 李奕[2] 丁开宁[2] 章永凡[2]

机构地区:[1]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基础化学系,福州350108 [2]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州350108

出  处:《物理化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3019;2077302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386001);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HX2006-97);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U0650012)资助项目~~

年  份:2009

卷  号:25

期  号:8

起止页码:1535-15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EBSCO、IC、INSPEC、JST、PUBMED、RCCSE、RSC、SCI(收录号:WOS:000268651600010)、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268651600010)、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基于赝势平面波基组的密度泛函理论,对不同Li原子覆盖度下Li/Si(001)体系的吸附构型、电子结构以及吸附Li原子对表面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覆盖度范围内,Li原子倾向于吸附在相邻两个Si-Si二聚体之间各种对称性较高的空穴位,其中覆盖度为0.75ML(monolayer)时具有最小的平均吸附能.由能带结构分析结果可知,随着覆盖度的增大,Si(001)表面存在由半导体→导体→半导体的变化过程.在覆盖度为1.00ML时,由于表层二聚体均受到显著破坏,使得体系带隙明显增大.吸附后,有较多电子从Li原子转移到底物,导致Si(001)表面功函显著下降,并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表面功函呈现振荡变化.此外,从热力学稳定性角度上看,覆盖度为0.75ML的Li/Si(001)表面较难形成.

关 键 词:密度泛函理论 碱金属 表面吸附  能带结构  Si(001)表面  

分 类 号:O647.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