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省竹巴笼自然保护区矮岩羊的集群特征
Group patterns of dwarf blue sheep(Pseudois schaeferi) in Zhubalong Nature Reserve,Sichuan Province,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封475004 [2]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内江641112 [3]巴塘县林业局,巴塘627650
基 金:四川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05JY029-153);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7ZC030);内江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8NJZ-9);内江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内江师范学院生态学重点建设学科基金
年 份:2009
卷 号:29
期 号:3
起止页码:239-24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UBMED、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2007年7~12月和2008年4~6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在四川省竹巴笼自然保护区对矮岩羊集群行为进行了观察。2007年观察到34群共217只矮岩羊,集群平均为6.4±4.9只;2008年观察到16群共135只,集群平均为8.4±7.7只。集群分为雄性群(2007年:8.8%;3008年:6.3%)、雌性群(2007年:2.9%;2008年:0)、混合群(2007年:70.6%;2008年:81.2%)、母仔群(2007年:8.8%;2008年:12.5%)和孤羊(2007年:8.8%;2008年:0)5种类型。在不同季节,5种集群类型比例都有所变化,差异显著(P〈0.01)。集群大小问和集群类型问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2~10只的集群在2007年占73.5%,在2008年占75.0%,呈集小群特征。年龄组结构中,成体、亚成体和幼体个体数比为100:26,4:28.6(2007年)和100:24.7:20.4(2008年)。雌雄性比2007年为100:55.7,2008年为100:56.6,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受集群收益、生物学特征、繁殖周期、资源竞争、生境地形地貌、捕食风险和人类活动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矮岩羊在集群类型、集群大小、年龄结构和性比上显示了其生存策略。
关 键 词:矮岩羊 集群类型 集群大小 年龄组结构 性比
分 类 号:Q95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