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抚育措施对闽西毛竹林碳密度、碳贮量与碳格局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tending measures on carbon density,storage,and allocation pattern of Phyllostachy edulis forests in western Fujian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北京100102
基 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专项(2006BAD19B0103;2006BAD19B0104;2006BAD19B0302);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基本业务资助专项(06/07-B17)
年 份:2009
卷 号:28
期 号:8
起止页码:1482-14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以闽西永安市Ⅰ(挖笋+劈草+施肥+灌水)、Ⅱ(挖笋+劈草+施肥)、Ⅲ(挖笋+劈草)3种不同抚育措施的毛竹林为对象,对其碳密度、碳贮量及碳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各器官碳密度变动范围为0.3947~0.5619g.g-1,碳密度高低排序为竹鞭>竹秆>竹枝>竹蔸>竹叶>竹根>鞭根;不同竹龄间竹秆、竹枝、竹叶、竹根碳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竹蔸碳密度差异不显著(P>0.1);随着竹龄增加,毛竹平均碳密度有下降趋势,1~6年毛竹平均碳密度为0.4579~0.4957g.g-1。Ⅰ、Ⅱ和Ⅲ类毛竹林毛竹层碳贮量分别为76.74、64.30和55.91t.hm-2;凋落物层碳贮量分别为2.59、3.01和4.88t.hm-2;土壤层碳贮量分别为150.64、197.36和232.56t.hm-2;总碳贮量分别为227.37、261.66和288.47t.hm-2,其中土壤层碳贮量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6.25%、75.43%和80.62%,毛竹层碳贮量比例分别为32.61%、23.43%和17.69%,凋落物层碳贮量比例分别为1.14%、1.15%和1.69%。毛竹生物器官中,竹秆固碳能力最强,占年总固碳量比例为56.47%~59.66%,鞭根的固碳能力最弱,占年总固碳量的比例仅为2.52%~2.83%;毛竹林年固碳量排序为Ⅰ类型>Ⅱ类型>Ⅲ类型。
关 键 词:毛竹 碳密度 碳贮量 碳格局 闽西
分 类 号:S79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