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藏东南地区羚牛和鬣羚栖息地利用的种间关系
Study on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of Habitat Use by Budorcas taxicolor and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in South East Tibet,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东莞理工学院工程技术研究院,东莞523808 [2]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3]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2
基 金:麦克阿瑟基金会(The John D.and Catherine T.Mac Arthur Foundation;USA);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提供研究资助
年 份:2009
卷 号:44
期 号:4
起止页码:64-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JST、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从2001年12月到2002年7月,在西藏东南部的慈巴沟自然保护区随机选择样线起始点,采用机械布点法设置了187个10m×10m的固定样方,记录了样方所在的植被类型与海拔、坡度等9个数量化因子,并分别在冬、春、夏三季检查样方是否被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和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利用。冬季,羚牛最喜爱杜鹃针叶林,而鬣羚仅喜爱箭竹针叶林。对9个数量化因子的判别分析表明,冬季,羚牛与鬣羚之间在栖息地利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春季,羚牛最喜欢箭竹针叶林,其次是针阔混交林,而鬣羚最喜爱针阔混交林,其次是箭竹针叶林;判别分析显示种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坡度、坡向和水源距离3个因子的种间差异最显著。夏季,羚牛最喜爱高山草甸,鬣羚对针阔混交林、箭竹针叶林和杜鹃针叶林都喜爱;判别分析显示种间达到了显著差异,其中,海拔、隐蔽度、郁闭度、乔木密度和箭竹密度5个因子的种间差异最显著。本文从动物行为模式、食性和选择因子尺度等方面讨论了羚牛与鬣羚栖息地分化的机理及其共存的机制。
关 键 词:羚牛 鬣龄 栖息地利用 种间关系 季节变化
分 类 号:Q95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