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茯苓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丹丹[1] 戴娜[2] 范婧莹[3]

机构地区:[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长沙410007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410007 [3]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410007

出  处:《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738;30572408);湖南省科技厅项目(2007TP4021);湖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06WK3016);湖南省教育厅基金(08C637)

年  份:2009

卷  号:4

期  号:4

起止页码:291-29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CD、CSCD_E2011_2012、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茯苓(Pofia),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收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异名:茯菟(《本经》),茯灵(《史记》),茯蓉(《广雅》),伏苓、伏菟(《唐本草》),松腴(《记事珠》),绛晨伏胎(《酉阳杂俎》),云苓(《滇海虞衡志》),茯兔(《纲目》),松薯、松木薯,松苓(《广西中药志》)。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中医认为,茯苓淡而能渗,甘而能补,能泻能补,乃两得其宜之药。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补而不助邪”,无伤正气之弊,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脾虚湿盛、正虚邪实之症尤为适宜。

关 键 词:茯苓 药理作用  抗肿瘤 脾虚湿盛 多孔菌科 干燥菌核  中国药典 《本经》

分 类 号:R285[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