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13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9CB825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73009)资助
年 份:2009
卷 号:39
期 号:7
起止页码:888-9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CD、CSCD2011_2012、核心刊
摘 要:大别-苏鲁造山带是华南-华北陆块在三叠纪经过大陆碰撞形成的,其中含有大量中生代岩浆岩,形成时代上主要属于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晚三叠世碱性岩和晚侏罗世花岗岩仅出露在苏鲁造山带东部,而早白垩世岩浆岩则遍布整个大别-苏鲁造山带(包括大面积的花岗岩、零星的中基性侵入岩和火山岩).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它们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高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低的εNd(t)值和低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花岗岩锆石中含有新元古代和三叠纪U-Pb年龄的继承核,大多数早白垩世基性岩中锆石具有比正常地幔锆石低的氧同位素比值,全岩具有比正常地幔低的碳同位素比值.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对比研究发现,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和基性岩分别与经过超高压变质的花岗片麻岩和榴辉岩具有相似性.尤其是若干鉴定性特征的地球化学指标证明,它们都是华南岩石圈北缘的组成部分.由于中生代大陆深俯冲,这些具有类似地球化学性质的岩石分别在不同时间和层位发生超高压变质和碰撞后深熔作用.因此,这些中生代岩浆岩的形成与华南陆块俯冲/折返之后的碰撞后造山带构造跨塌有关,是俯冲大陆岩石圈在碰撞造山带加厚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
关 键 词:大陆深俯冲 岩石圈熔融 碰撞后岩浆岩 中生代构造 超高压变质岩 大别-苏鲁
分 类 号:P58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