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贵州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及品种抗性分析    

Virulence Constitution of 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 and Cultivar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Guizho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朱文华[1] 任明见[1] 张庆勤[1] 唐映军[2] 李思梅[3]

机构地区:[1]贵州农学院麦作研究中心,中国贵阳550025 [2]毕节地区农科所,贵州毕节551700 [3]黔西南州农科所,贵州兴义562400

出  处:《西南农业学报》

基  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

年  份:1998

卷  号:11

期  号:2

起止页码:73-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1996、CAB、CSCD、CSCD_E2011_2012、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1996~1997年,用采自贵州17个县(市)的124个小麦白粉病菌株,分别接种在9个鉴别品种上,鉴定出30个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的是315号小种,其次是311、1、3、7、15和377号小种;低毒力、中毒力和高毒力三类小种群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4.2%、15.3%和60.5%。用其中的39个菌株对21个已知抗性基因的品种(系)进行毒性频率测定,并将这些品种和其它品种对1995和1996两年进行异地病圃鉴定,结果表明,(1)在室内测定毒性频率较高(在50%以上)、在病圃反应型和严重度达到3级或3级以上的品种,包括含有pm1、pm3a、pm3b、pm4a、pm4b、pm5、Pm8、pm4+8和pm1+2+9基因的品种;(2)在室内测定毒性频率较低(在25%以下)、在病圃反应型和严重度达到2级或2级以下的品种,包括含有pm12、pm17、pm18、pm19、pm21、pm2+6、pm2+6+1、pm2+M1d、pm2+4、pm2+4+6和pm2+4b+8基因的品种;(3)在室内测定毒性频率较高(25%~50%)、但在病圃反应型和严重度较低(2~3级)的品种,包括含有pm2、pm6、pm7、pm11和pm4+2x基因的品种;(4)贵州省内推广品种多数不抗病或已丧失了抗性,后备品种(系)中的三属麦、JYP系列、野二燕4号、斯燕93—1,丰优6号和兴义7号等抗病性很好。

关 键 词:小麦 白粉病 毒性结构 品种抗性 贵州  

分 类 号:S435.121.4] S432.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