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太极拳蹬腿动作的下肢肌电活动规律、关节运动类型和平衡控制特征    

Patterns of Electromyography Activities,Types of Joint Movements and Mechanism of Balance Control of Low Extremities during Heel Kick Action of Taijiqu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强民[1] 刘庆广[1] 张胜年[1] 徐春义[1]

机构地区:[1]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康复中心,上海200438

出  处:《体育科学》

基  金: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S30802);上海市教委项目理科资助(06IZ005)

年  份:2009

卷  号:29

期  号:7

起止页码:55-6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SCI、CSSCI2008_2009、JST、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检测太极拳蹬腿动作支撑腿和动作腿的协调活动,揭示中枢双重命令下的下肢运动控制的特征。方法:太极拳运动员和初学者各10人,分两组。记录太极蹬腿动作时下肢肌肌电图、双下肢关节的角运动、足底中心压力的移位。每次试验8s完成,重复5次。统计处理后,做肌电、运动和平衡分析。结果:两组间支撑腿的EMG、关节活动和COP位移出现了在形态上和幅度上的差别,但是在动作腿多表现在幅度上的差别。运动员支撑腿的平均EMG都高于初学者,只有股直肌有显著差异;运动员膝和髋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小于初学者,踝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稍稍比初学者大,只有髋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较为显著。运动员动作腿的平均EMG只有股直肌和胫骨前肌显著地高于初学者,而臀中肌显著地低于初学者;所有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都是运动员的显著大于初学者。平均足底中心压力的侧方和前后方位移都是运动员的显著大于初学者。运动员动作腿的起始运动约250~350ms,滞后于支撑腿起始运动的延迟时间。结论:运动员和初学者都可以用踝—髋策略来调节单腿直立的姿势平衡,但是运动员能够启动一个根据任务需要的前馈控制技术,通过下肢肌的积极活动,预先形成一个对抗蹬腿反作用力干扰的姿势稳定。因此,训练太极拳可以获得这个前馈控制技术。持续降低重心时,初学者的蹬腿和支撑两任务间出现了相互冲突。

关 键 词:太极拳 蹬腿 平衡稳定  运动控制 干扰  EMG 下肢关节运动  COP

分 类 号:G804.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