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    

Establishment of rat model of syndrome of stagnation of liver qi and primary study using metabonom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舒[1] 陈合兵[2] 李洪[1] 张琪[2] 蔡红兵[1] 颜贤忠[2] 吕志平[1]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 [2]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北京100850

出  处:《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  份:2009

卷  号:24

期  号:6

起止页码:787-79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1_201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建立并验证"肝郁证"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肝郁证"代谢组学特征及生物标志物,探讨代谢组学用于证候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慢性束缚的方法造成"肝郁证"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糖水偏好实验、血浆皮质酮、胃黏膜、肾上腺病理观察评价模型。运用1HNMR技术对两组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躲避、活动减少、大便松散、皮色失去光泽,造模第2周开始生长较对照组缓慢(P<0.05);糖水偏好实验显示造模过程中模型组对糖水的偏好摄入少于对照组(P<0.05);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血浆皮质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造模后模型组胃黏膜、肾上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但模型组肾上腺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中葡萄糖(Glucose)和肌酸(Creatine)的含量明显偏高,而3-羟基丁酸(3-HB)、谷氨酰胺(Gln)、磷脂酰胆碱(PtdCho)、磷酸胆碱(PCho)和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明显偏低。结论:从病因学、行为学和病理表现上慢性束缚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肝郁证大鼠模型。代谢组学得出肝郁证模型与对照组大鼠血清代谢组分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小分子物质构成"肝郁证"的代谢标志物群,成为肝郁证代谢水平的物质基础,有助于阐释肝郁证的本质。代谢组学用于证候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 键 词:肝郁证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大鼠模型 中医证候

分 类 号:R-3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