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年与中国命运    

The youth and China's fu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映芳[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出  处:《商周刊》

年  份:2005

卷  号:0

期  号:33

起止页码:30-3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中国近代"青年"这个角色是因为社会各种迫切的期待而被建构起来。到五四运动时,各种社会群体都认识到了"青年"这个角色在中国的重要性。"五四青年"是中国青年的标准模型。扮演着拯救民族、肩负使命的神圣角色。后来"五四青年"演变为"抗日青年"、"进步青年"、"民主青年"。再到1949年的"革命青年","青年"的角色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青年"的角色意义发生了新的修改。原来带有神圣意义的、对民族国家负有使命的角色类别,发生了变化甚至消解。

关 键 词:青年知识分子 五四青年  八十年代  角色规范 中国青年  五四运动  社会群体 社会角色 标准模型  社会人

分 类 号:D432[政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