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abeculectomy for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梅[1] 葛坚[1] 林明楷[1] 卓业鸿[1] 凌运兰[1] 方敏[1] 刘杏[1] 彭寿雄[1] 余敏斌[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60

出  处:《中华眼科杂志》

年  份:2009

卷  号:45

期  号:4

起止页码:338-3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JST、PUBMED、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了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PACG分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慢性期和晚期,分别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APACG与C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后患者视力变化及转归情况的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组间年龄、眼压等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眼压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PACG患者共82例(96只眼)。其中APACG患者37例(40只眼),CPACG患者45例(56只眼);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4个月和25个月,APACG与CPACG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6,P=0.886)。APACG患者术前眼压(53.6±17.9)mmHg(1mmHg=0.133kPa),术后出院时眼压(10.5±4.9)mmHg,最终随访时眼压降至(14.0±10.3)mmHg。CPACG患者的术前眼压(36.8±13.8)mmHg,术后出院时眼压(11.7±4.2)mmHg,最终随访时眼压(13.8±4.5)mmHg。APACG患者(F=100.783)和CPACG患者(F=54.383)手术前与手术后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G患者中,有38只眼(95.0%)手术后尤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急性发作期33只眼,慢性期5只眼。CPACG患者中有50只眼(89.3%)手术后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进展期45只眼,晚期6只眼。所有PACG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后均以视力下降比例为高,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浅前房。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APACG急性发作期

关 键 词:青光眼 闭角型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分 类 号:R68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