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象山港氮、磷营养盐环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CIRC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XIANGSHAN BAY,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吕华庆[1] 常抗美[1] 石钢德[2]

机构地区:[1]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舟山316004 [2]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站,宁波315141

出  处:《海洋与湖沼》

基  金:浙江省教育厅项目“象山港温盐等主要养殖要素时空变化的研究(20061134)”,2006-2008;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象山港动力环境与营养盐循环研究(SOED0605)”,2006-2008;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象山港水产开发技术(85-14-02-01),1991-1995

年  份:2009

卷  号:40

期  号:2

起止页码:138-1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采用定点监测分析方法,研究了象山港狭湾内设置的六个固定站位1992—2007年时间段内的硝酸氮(NO3-N)、亚硝酸氮(NO2-N)、铵氮(NH4-N)和磷酸盐(PO4-P)浓度的监测数据,探讨了象山港狭湾内(122°00′E以西)氮、磷营养盐的环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除个别年份外,16年内硝酸氮、亚硝酸氮、铵氮和磷酸盐浓度的空间分布,从港顶1号站向港口6号站呈降低趋势,其中以PO4-P、NO2-N的降低趋势最为明显,而NH4-N的降低趋势相对较弱。(2)NO3-N的空间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并且3号站的浓度往往达到最大值。(3)无论是平水期(4月)还是丰水期(7月),表层盐度均低于底层,而表层温度高于底层;盐度从港顶1号站向港口6号站递增,而温度递减。这种分布规律基本上可用余环流模式进行解释,但余环流输运并不是促使营养盐入海的唯一原因,潮振荡的垂向剪切造成的纵向弥散和潮混合亦对营养盐输运有重大贡献。(4)与1992年相比,2007年各站的NO3-N浓度几乎都增加了一倍,PO4-P浓度增幅更大,说明象山港的氮、磷污染与日俱增。

关 键 词:象山港 硝酸氮 亚硝酸氮 铵氮 磷酸盐  

分 类 号:P73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