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二例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康永为[1]

机构地区:[1]石家庄电力工业学校,050031

出  处:《河北中医》

年  份:1998

卷  号:20

期  号:2

起止页码:119-1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ZGKJHX、普通刊

摘  要:1头针配体针,治瘫效果奇刘某,男,60岁,农民.1995—03—10诊.中风后四肢瘫痪,伴痉挛性抽搐,口眼(口呙)斜,言语不清近3个月.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约3个月前因“脑出血”行开颅手术,术后神识较清,失语,四肢瘫痪以左侧为重,伴口眼(口呙)斜,吞咽困难.经多家医院行各种中医、西医疗法综合治疗,疗效甚微,自动出院回家疗养,邀余诊视.现症:言语不清,右侧面瘫,颈软,头部转侧、仰、伸不利,左侧肢体废用,伴有不自主痉挛、抽搐,且不能自行缓解,大小便阵发性失禁.血压22/12.5kPa,心肺正常,呼吸平稳,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腻徽黄,脉弦有力稍数.诊为中风后遗症.证属肝阳上亢,生风动血,瘀血阻络.只有针药并进,才能蠲除大疴.治疗:(1)针刺.①头针:足运感区、运动区(上、中、下)、言语一区、晕听区,每日1次,得气后留针2小时;②体针;第1组为胃俞(双)、肾俞(双)、风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承山.第2组为三焦俞(双)、气海俞(双)、天柱、肩廖、尺泽、间使、秩边、中渎、足三里、三阴交、丘虚.2组穴位交替使用,以防穴位疲劳.每日1次,得气后留针30分钟.③电针:取右侧的足运感区、运动区中部分别与左侧上肢的间使、合谷,下肢的悬钟、三阴交等穴,用上海产的G6805—1型治疗仪,将正极接在头针的穴?

关 键 词:中风后遗症 头针  针刺疗法

分 类 号:R246.2] R276.92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