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麦秸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Effect of Wheat-Residue Application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and Enzymatic Activities in Soi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国伟[1,2] 段骅[1] 王志琴[1] 刘立军[1] 杨建昌[1]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农学院舡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2]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出  处:《中国农业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225,30771274);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6BAD02A13-3-2);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948”计划)项目(2006-G60)

年  份:2009

卷  号:42

期  号:3

起止页码:934-9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CD、CSCD2011_2012、FSTA、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粳稻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观察了秸秆还田后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pH值、有机酸含量、呼吸速率、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离子的变化动态。【结果】秸秆的腐解高峰在水稻生长的第1个月,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在分蘖中期及穗分化期明显上升;土壤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表现为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秸秆还田后土壤pH值明显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加,并且两者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土壤全磷、可溶性钾含量明显上升,但Na+、Mg2+及Ca2+含量降低,土壤中酶活性和离子含量的升降与土壤中秸秆的腐解有关。秸秆还田增加了水稻成熟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呼吸强度。与实地氮肥管理(SSNM)相比,农民习惯施肥法(FFP)处理增加了土壤中脲酶活性,对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及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正相关,与全磷、全钾相关不显著。【结论】秸秆还田能够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中Na+、Mg2+及Ca2+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关 键 词:水稻  秸秆还田 土壤 酶活性 呼吸速率 离子  有机质

分 类 号:S153] S15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