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薇[1] 王红旗[2]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2]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出  处:《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  份:2009

卷  号:19

期  号:1

起止页码:25-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_E2008_2009、NSSD、RCCSE、RWSKHX、普通刊

摘  要:网络语言是互联网催生的语言变异现象,汉语、英语、德语、日语中都有网络语言。近年来,汉语的网络语言一直受到新闻界、语言学界以及语文教育界的关注,各方面对网络语言看法不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网络语言的性质、特点以及表达功能有不同的理解。对待语言变异,我们应该客观地研究它的性质、功能及其产生的原因,这是我们组织网络语言笔谈的动因。我们希望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语言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张薇、王红旗《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认为网络语言不仅具有独特的使用者和交际场合,也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完全符合社会方言的条件,是一种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形态,既不可能也不需要规范。李秉震《网络语言的奢化和简化》把网络语言的特点概括为奢化和简化,前者是过度使用语言符号,后者是节俭使用语言符号,网络语言的这两个特点都是语用效度造成的。语用效度是发话人为了使语境与受话人处理信息的努力达到平衡的效度,语用效度由于被网络语境的种种因素所降低,就使网络语言出现奢化和简化现象。韩志刚《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认为,网络交际空间的无限开放造成网络交际拥挤,而网上语码输出的效率又很低,这迫使网络语言简化。网络匿名促成交际环境和交际主体的虚拟化,使得网络语言新奇独特,大胆创新。网络信息的线性化传输,使得网络语言负载副语言信息,网络言语因此具有很强的表情性。季安锋《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分析了网络语言中折射出来的求简、求趣、求新求变、从众模仿、调侃戏谑、追求自由与宣泄几个方面的社会文化心理。

关 键 词:网络语言 社会方言 语言研究 语言变异现象 表达功能  互联网  新闻界 教育界

分 类 号:H109.4[中国语言文学类] H136.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