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松辽盆地昌德东CO_2气藏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  ( EI收录)  

Formation and pool-forming model of CO_2 gas pool in eastern Changde area,Songliao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魏立春[1,2,3] 鲁雪松[4] 宋岩[4] 柳少波[4]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4]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  处:《石油勘探与开发》

基  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吉林油田高含CO2天然气开发和CO2埋存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年  份:2009

卷  号:36

期  号:2

起止页码:174-18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091612040535)、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中天然气组分、天然气成因、气藏特征、断裂及火山岩相等研究,探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的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昌德东地区CO2为幔源成因,烃类气为油型气与无机烃类气混合成因;芳深9井—芳深701井区为CO2气藏,芳深6井—芳深7井区属高含CO2气藏,二者是两个互不连通的气藏系统。松辽盆地深层CO2气藏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深部热流底辟体的顶部是CO2的储集库,基底大断裂向下收敛于拆离带并沟通CO2气源,CO2通过基底大断裂和古火山通道向上输导并在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运聚通道组合类型的差异以及运移过程中天然气的重力分异作用是导致芳深9井—芳深701井区和芳深6井—芳深7井区气藏中CO2含量差异的根本原因。

关 键 词:CO2气藏 天然气成因 形成机制  成藏模式 重力分异 松辽盆地

分 类 号:TE12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