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安徽东至早奥陶世红花园组生物礁: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前的微生物礁  ( EI收录)  

Lower Ordovician Reefs in the Honghuayuan Formation at Dongzhi,Anhui:Microbial Reefs Just Prior to the Ordovician Biodiversific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曹隽[1] 刘建波[1] 刘建波[1] 江崎洋一[3] 足立奈津子[4,5]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2]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3]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地球学科 [4]日本学术振兴会 [5]日本宫城教育大学

出  处:《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806402;G200077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02003;40472008);日本科学促进会科学研究基金(17540444);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奖励费资助项目

年  份:2009

卷  号:45

期  号:2

起止页码:279-2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EI、IC、INSPEC、JST、MR、PROQUEST、RCCSE、RSC、SCOPUS、WOS、ZGKJHX、ZMATH、ZR、核心刊

摘  要:通过对安徽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的生物礁、微生物岩进行研究,发现蓝绿菌类Girvanella在生物礁中大量分布,是生物礁的主要造礁成分。其他造礁生物包括瓶筐虫、石海绵、腹足类、腕足类、棘皮类等。Girvanella以散乱分布、包壳、组成内碎屑以及与海绵伴生等4种方式在本区生物礁中存在,并且在生物礁成礁过程中以生物本体矿化作用及粘结、捕获颗粒的作用形成生物礁格架;瓶筐虫及石海绵为生物礁中的居住者,因此,生物礁性质为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微生物起到了主要的造礁作用。此外红花园组典型含生物礁沉积序列是由底部的生屑灰岩基底、中部的海绵层(少量微生物岩)及顶部的微生物岩组成的。通过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生物礁的对比发现,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中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的发育及微生物的繁盛是全球性的,是由于底栖生物扰动对潮下带微生物发育影响尚未彰显造成的。

关 键 词:微生物岩 生物礁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  红花园组  Girvanella  

分 类 号:Q91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