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螺旋CT对塑料球并突起模型的成像观察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image quality of spiral CT in plastic ball phanto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柳学国[1] 洪国斌[1] 王坚[1] 王颖[1] 谈高[1] 李占军[1]

机构地区:[1]珠海市医疗中心医学影像中心

出  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年  份:1998

卷  号:32

期  号:1

起止页码:36-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1996、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INSPE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比较螺旋CT(SCT)不同层厚及床速对塑料球及突起模型成像的还原准确性及多平面成像(MPR)的影响。材料与方法自制塑料球(直径15mm)上置24根突起(长1、3、5mm,直径2mm),长短相间排列,并在其旁置不同走行方向的1mm和2.7mm导管若干根,模拟结节旁肺血管。层厚(mm)、每秒进床速度(mm/s)、重建间隔(mm)分别以10、10、1mm,10、10、1mm,5、5、1mm,3、6、1mm,2、2、1mm,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比较横断面及MPR图像质量。结果各组扫描横断成像均能显示突起存在和数目,只是≤3、3、1mm时显示突起的位置和方向性及清晰度更优。床速≥5mm/s时MPR的球及突起明显拉长、模糊,不宜评价。螺距为0.5时采用180内插法(slim)对于提高MPR质量是必要的。床速≥10mm/s时,横断面图像上紧邻突起、球或相互交叉的斜行导管可能被误解为有侵蚀。结论若要MPR评价球灶、突起及周围导管更为精确,SCT扫描参数应≤3、6、1mm,螺距<1时重建内插算法务必采用180°内插算法。进床速为10~20mm/s的SCT可作为筛选病灶及初步定性的方法。

关 键 词:影像学诊断 CT 螺旋CT 塑料球  突起模型  

分 类 号:R814.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