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抗结核药物利福平肝毒性时效关系的代谢组学    

Metabonomic Profile of Urine from Rats Administrated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Period of Rifamp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廖艳[1] 彭双清[2] 颜贤忠[3] 陈合兵[3] 张立实[4]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养生康复系,北京100029 [2]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071 [3]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北京100850 [4]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成都610041

出  处:《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7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06BAK02A02);军事医学科学院创新基金(2006A)~~

年  份:2008

卷  号:30

期  号:6

起止页码:696-7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JST、PUBMED、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研究利福平(RFP)灌胃后不同时段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0和100mg/kgRFP3组,每组12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分别于给药第3、7、14天次日每组处死4只大鼠,采集血液标本和肝标本,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收集给药前24h及给药期间每天24小时的尿液,测定质子核磁共振(1H-NMR)谱,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模式识别。结果在给药7d后,100mg/kgRFP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组织病理显示RFP仅在较高剂量(100mg/kg)、较长给药时间(14d)时表现出轻度的肝毒性。各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谱各不相同,随着给药时间的推移,大鼠尿液1HNMR谱发生一定改变。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尿样1HNMR谱葡萄糖和牛磺酸显著增加,2-酮戊二酸和柠檬酸显著降低。结论尿液代谢谱的改变与常规毒性评价指标的改变相符合且更灵敏。大鼠尿液1H-NMR代谢轨迹与RFP作用时间密切相关,RFP引起的肝毒性与三羧酸循环中能量代谢异常及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

关 键 词: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技术 模式识别  利福平 肝毒性

分 类 号:R9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