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再论紫金山矿田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  ( EI收录)  

Metallogenic Series and Model of the Zijinshan Mining Fiel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少怀[1] 裴荣富[2] 曾宪辉[3] 邱小平[1,4] 魏民[3]

机构地区:[1]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州350108 [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3]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6 [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出  处:《地质学报》

基  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编号:31091163);紫金矿业集团公司科研项目《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构造岩浆作用的成矿研究-紫金山矿田深部及外围找矿示范》(编号2004101806)资助的成果

年  份:2009

卷  号:83

期  号:2

起止页码:145-15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紫金山矿田是由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主要组成部分,该矿床深部和边部相继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和低硫浅成热液型银(金、铜)矿、火山岩型铀矿及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异常等。自晚侏罗世开始,矿田内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及其热液蚀变,致使紫金山矿田形成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它们相互叠加、富集以及空间上侧向排列的特点,构成"构造的构造"、"体中体"、"蚀变的蚀变"、"矿化的矿化"等特征的复杂多样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并具有显著的自上而下"U、Ag→Au→Au、Cu→Cu→Cu、Mo→W、Sn"矿化垂直分带特征和"多层楼"成矿模式。在空间上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又显现出侧列分布的格局,构成了独特的"紫金山式"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在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仍存在着斑岩型铜(钼)矿床以及边部可能具有的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床等,展现出矿田内具有广阔的找矿新领域,为配合进一步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矿化垂直分带  “多层楼”成矿模式  成矿系列 紫金山矿田

分 类 号:P618.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