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Ⅱ.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 EI收录)  

Studies on Macrobenthos in the Northern Waters of Liaodong Bay:Ⅱ.Bio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录三[1] 孟伟[1] 李新正[2] 李子成[1] 郑丙辉[1] 雷坤[1] 李中宇[3]

机构地区:[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3]佳木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出  处:《环境科学研究》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407306);环境保护部项目(2008467041)

年  份:2009

卷  号:22

期  号:2

起止页码:155-1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IC、JST、NSSD、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深入了解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依据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数据,论述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点.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3.40,平均值为2.41;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2.40,平均值为1.58.两指数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低值区主要位于调查区北部的沿岸浅水区,其他海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且无显著的空间差异.以20%的相似性程度划分,取样站可被划为7个大型底栖动物站组,各站组在调查区内呈斑块状分布.其中,有4个站组(站组Ⅰ,Ⅱ,Ⅴ和Ⅵ)的生物量曲线始终在丰度曲线之上,且优势度明显,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显著干扰;其他站组的生物量曲线与丰度曲线相互交叉或非常接近,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中等程度干扰.统计分析表明,水深,底层水中的ρ(DO),ρ(总磷)共同构成了解释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它们与栖息密度(R=0.484)和生物量(R=0.489)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关 键 词: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生物量/丰度曲线  辽东湾  

分 类 号:X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