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庐枞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的起源、演化及形成背景 ( EI收录 SCI收录)
Source,evolution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in Luzong basin,Anhui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2]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合肥230001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7CB4114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30426;40803015;4067206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项目(20050359013);安徽省地质勘查专项费项目(2005-51.2007-1);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08040106907)资助
年 份:2008
卷 号:24
期 号:8
起止页码:1691-17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收录号:WOS:000260313600003)、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260313600003)、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庐枞盆地内火山岩分布广泛,为一套包括粗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的富碱橄榄安粗岩系,划分为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等四个喷溢堆积旋回。盆地内火山岩浆活动起止时间约为136~124Ma,均为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庐枞盆地4个旋回火山岩岩浆具有同源关系,源于性质接近于 EMI 型富集地幔的交代地幔;各旋回火山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结晶分异作用,同时还受到了一定的地壳物质混染;火山岩由早到晚(龙门院旋回→砖桥旋回→双庙旋回→浮山旋回)具有向高钾、负 Eu 异常增强、结晶分异作用增强、岩浆分异程度增高方向的演化规律;庐枞盆地早白垩世存在由挤压—拉张过渡背景转为典型张性背景的构造转换,转换时间约为130.5Ma 左右,龙门院、砖桥旋回火山岩形成于挤压—拉张过渡的构造背景,双庙、浮山旋回火山岩形成于典型的拉张构造背景。
关 键 词:火山岩 地球化学 白垩纪 富集地幔 庐枞盆地 安徽
分 类 号:P588.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